中文版  |  English
立博体育亚洲官网手机版 - 百度百科
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立博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农学院刘庆坡研究团队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19-10-10 09:01:00  点击量:



近日,农学院刘庆坡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Brandon S. Gaut教授研究团队在玉米基因组进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The genome-wide dynamics of purging during selfing in maize”为题在《Nature Plants》(2018年期刊影响因子13.297)上发表。刘庆坡和Brandon S. Gaut为通讯作者。

研究团队利用11个地方品种的六个世代的自交系,探究了自交过程中玉米全基因组遗传清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在玉米自交过程中,杂合的有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更易从基因组中丢失。在高重组率的染色体序列区域,重组可导致与连锁的变异位点的解偶联以增加选择效率,进而致使dSNPs丢失的速率更快。但是,玉米在自交过程中,其杂合度减少的实际速率(35~40%/代)要慢于预期(50%/代),这可能反映出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着联合超显性。研究还发现,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3个玉米地方种(MR01、MR08和MR18)的基因组由于大量转座元件和染色体钮被清除而显著减小;这些品种在短短几个世代内平均减少了398 Mb的基因组序列,这相当于每个品种丢失了3个拟南芥基因组。对于那些含有更多转座元件和染色体钮的大基因组玉米品系来说,其发生基因组序列丢失的可能性越大。

在进化过程中,动植物基因组普遍会在一定世代内发生快速变化,但是导致其改变的原因却不尽相同。自交和异交线虫的基因组大小差异主要是由于相近比例的基因和转座因子的丢失造成。而玉米基因组序列的丢失,可能是其生殖方式由异花授粉转为自交带来的潜在后果。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植物基因组进化,尤其植物自交过程中有害变异和重复序列等基因组序列选择性清除的内在机理等具有一定意义。

《Nature Plants》(中文名《自然-植物》,ISSN 2055-026X;eISSN 2055-0278)为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是世界顶尖学术权威期刊《Nature》的子刊之一,专注于发表植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各种原创科研成果,以及有关人类与植物界相互关系的研究。

(农学院)




上一条:【主题教育】农学院党员师生前往临安区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下一条:【主题教育】农学院实施“红种子”农田网状党建体系建设



【关闭本页】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15号学院楼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45629
COPYRIGHT © 2021 立博体育亚洲官网手机版 - 百度百科 NXY.ZAF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您使用 1440×900 分辨率 IE11.0 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站
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农院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