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喻树迅院士团队利用436份重测序基因组数据构建SNP变异图谱揭示陆地棉早熟遗传机制,研究成果以“Genomic analyses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of early maturi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loci and candidate genes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L.)”为题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影响因子为8.154)上发表。
该研究通过对包含136份早熟棉资源在内的356份陆地棉材料进行深度重测序,并结合公共数据库中的80份陆地棉材料共获得了10,118,884个高质量的SNPs。通过多年多环境对群体的7个早熟性相关性状环境的表型数据调查及研究,表明早熟性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利用GWAS鉴定了控制陆地棉早熟性的307个显著遗传位点与重要调控基因。两个早熟遗传热点区域位于D03和A05染色体,共包括88.92%的关联位点。其中在D03号染色体发现与标记rsD03_39122594紧密连锁的棉花早熟候选基因Ghir_D03G011310,并发现其在短季棉育种历程中受到了强烈的人工选择。在A05号染色体发现Ghir_A05G017390和其在Dt亚基因组中的同源基因与果枝始节位高度和株高显著关联。通过VIGS技术发现抑制Ghir_A05G017390在“中50”中的表达可以影响植株高度。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对棉花早熟性状遗传解析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农林大学院士团队科研启动费等经费的资助。浙江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农学院李黎贝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
(农学院)